当前位置:首页 >

容器薄膜

各色塑料纤维编织新材料产业五彩大网

December.26
内蒙古日报
  一根质地轻柔的金色纤维绳竟能吊起46吨的重物,强度是同等粗细钢丝绳的6倍;一根与普通塑料绳外表并无二致的塑料光导纤维,却被人们称为信息时代的神经;一根根宛若头发丝的碳纤维,竟能合成一辆仅有3.75公斤重的自行车。这是记者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几家高新技术企业采访时看到的情景。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纤维绳,无论是金黄色的F-12高强有机纤维、银白色的塑料光导纤维,还是墨黑色的碳纤维都是新材料当中的佼佼者,具有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性能。
  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动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首府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高强有机纤维等一批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扎根首府。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些美丽的“金线”、“银线”和“墨线”,正在编织起一张五彩缤纷的新材料产业大网,带动呼和浩特乃至自治区科学技术水平的跃升。
  高强有机纤维:轻柔绳索吊起46吨重物
  乍看上去,F-12高强有机纤维就像一根根金色棉线,表层还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但这种不起眼的纤维用途却是十分的广泛,既能应用于举世瞩目的航天事业,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使用以增加射程,又能应用于直升飞机的尾桨叶,制作成飞艇、直升飞机的外蒙皮。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六所内蒙古航天拓力科技发展公司,记者看到了由F-12高强有机纤维制作而成的升降机缆绳以及由纤维织物制作而成的防弹衣等物品。这种纤维之所以能制作成这些物品,都源于其无以伦比的高强度性能,一根F-12高强有机纤维绳可以吊起重达46吨的重物。
  据内蒙古航天拓力科技发展公司技术总监牛敏介绍,目前随着技术难关的不断被攻克和工艺的不断完善,F-12高强有机纤维的性能又有了进一步提高。
  第一缕F-12高强有机纤维诞生于1999年1月1日,中国航天六院四十六所的科研人员为此经过5年执着而艰难的技术攻关。为了扩大应用领域,实现F-12的产业化,2008年,中国航天六院四十六所成立了内蒙古航天拓力科技发展公司,主打产品就是F-12高强有机纤维。目前国内生产高强有机纤维的企业还有两家,而2010年在呼和浩特市奠基的“F-12高强有机纤维50吨产业化项目”生产线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大的一条生产线。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于今年12月投入生产的这条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行,一丝丝金色的高强纤维在机器上跳动,宛如正在弹奏的美丽琴弦。
  F-12高强有机纤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它的出现填补了高强有机纤维的国内空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进口受限问题。牛敏介绍,F-12纤维及其织物已经被国内多家单位用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直升机旋翼、飞艇蒙皮上,将来它还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塑料光导纤维:铺就信息时代“高速公路”
  塑料光导纤维看起来和普通塑料绳没有多大区别,但当你用红色的激光笔照射一端时,“塑料绳”另一端的横截面立刻会出现红色的光点。这表明,红光通过这根光纤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金三角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厂房走廊内整齐摆放着两排小型的工艺圣诞树,隐藏在树叶中的一簇簇塑料光纤发出五彩光芒,这些星星点点的光点把圣诞树映衬得更加炫目美丽。这些光纤其实都是厂子里生产的塑料光纤的下脚料。
  金三角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条生产线,是全国仅有的3家能够生产通信级光纤的企业之一。塑料光纤的用途绝不仅仅是传输普通的彩光,制作工艺品,它更是优异的短距离数据传输介质,与现在每家每户宽带最常使用的铜线相比具有高带宽优势。“塑料光纤的传输量为每秒100M,那么下载一部8G的蓝光高清电影就只要80秒,也就是说2分钟不到就能下载高清资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
  塑料光纤柔韧不易断,可随意弯曲打结,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低碳环保,重量仅为铜丝的二十分之一,直径仅为铜丝的四分之一。其最低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而铜丝最高的传输速度才为100M。曾有资料来解释光缆代替电缆通信的优越性:20根光纤组成的像铅笔粗细的光缆,每天可通话7.6万人次,而1800根铜线组成的像碗口粗细的电缆,每天只能通话几千人次。此外,用塑料光纤代替铜线组成的电缆,每生产百公里可节省5600千克铜资源、1600度电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千克。
  “未来,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光缆会逐步取代铜线电缆,广泛应用于通信、电视、广播、交通、军事、医疗等领域,人们称光导纤维为信息时代的神经。”金三角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任志勇说。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充分领略到了新材料的无限魅力,同时也感受到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首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许多省区都已经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下,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推进,新材料产业将在内蒙古大放光彩,开启普通老百姓的美丽现代生活。(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张 沛)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