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容器薄膜

遏制超薄塑料袋要打好组合拳

August.8
新消息报
  三年前,被人们称之为“限塑令”的通知风风火火实施时,就有媒体预言,塑料袋的使用量一时会明显减少,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反弹……
  现在看来,这种担心绝非危言耸听。兜售国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的现象并非银川仅有。笔者周末到中卫的综合市场购物就发现,市场内商贩的三轮车和摊位上,花花绿绿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无论是买几元钱的菜,还是购买几十元钱的水果,商家都会免费提供塑料袋。摊主还满不在乎地说,这个塑料袋保证你能把东西提到家,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再给你多套一个,一个不就两分钱嘛!如果仔细观察,众多集贸市场、街头小店、流动摊点都在免费提供塑料袋,“限塑令”似乎被很多人淡忘。
  个中原因,应与超薄塑料袋方便、便宜有关。但是,在笔者看来,与制度设计不完善也有直接的关系。“限塑令”只是把无偿提供塑料袋变为付费而已,而如今很多超市、商场的注意力已经从“限塑”变为“卖塑”,除了坚持“用塑”收费,难以见到“限塑”方面的宣传,而且免费的连卷塑料袋用量大增。商家如此注重“卖塑”,还怎么去引导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治本的效果?也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记者才能发现小院落里的加工窝点,那里有上百万个超薄塑料袋。(新闻见本报8月4日09版)而且,我们可以断言,像这样的黑加工窝点,绝对不止这一家。
  要解决目前“限塑令”所面临的困境,固然应该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引导大众逐渐养成少用、重复利用购物袋的习惯,形成循环经济的消费理念;更要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从塑料袋生产源头上加以严控,要采用打击和控制手段,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特别是对超市生鲜区、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塑料袋“泛滥区”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大力开展攻关,研究和开发塑料袋的替代品,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这样才能收到治本之效。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