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实新闻

行业提醒:连锁的化学反应

June.2
每日商报
  台湾的塑化剂食品事件愈演愈烈,有台湾食品销售的地方,纷纷采取下架或加强抽检等紧急因应措施。与此同时, 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增塑剂)。这个塑化剂与增塑剂是同一回事,都是一种有毒的工业添加剂,只不过一个出现在食品中,一个出现在玩具中。
  两个事件在差不多同一个时刻爆发,这既讽刺又引发让人莫名的恐慌。我们又学到了一个化学新名词塑化剂,这是俗称,其化学名称是邻苯二甲酸酯。你是不是想起了另外一个化学名称“三聚氰胺”,没错,两者同属一个类型,都是有毒非食用添加剂,并且还有可比性,据说这个邻苯二甲酸酯比三聚氰胺还要毒20倍,把这么毒的东西往食品里添加,到底是出什么问题了?难怪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说,这是她“30年来看过的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塑料软化剂不是在饮料的塑料瓶中发现的,而是从另一种食品添加剂当中识别出来的,两者有没有交叉反应,会不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这个问题的未知程度基本等同于UFO是否存在一样。
  或许有人会说,国人对有毒食品的抗毒性和接受度是一天天增强,因为我们天天都有发现新的不该添加的物质,前不久就有西瓜膨大剂。但是,人们对儿童用品中有毒物质的忍受度是有限的,当年三聚氰胺为什么闹得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被添加进奶粉当中去了。
  本来台湾塑化剂饮料和大陆儿童塑化剂玩具还撞不到一起,就因为儿童节的到来,两者又刚巧含有相同的有毒物质,塑化剂就这样“高调”浮出水面。关于儿童玩具,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要等到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才有这样那样的抽查;除了塑化剂,玩具当中还有哪些不被发现的有毒物质?为了安全起见,儿童们把玩具都戒了吧。
  从三聚氰胺到塑化剂,从奶粉到饮料到玩具,就像一个连锁的化学反应,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那是人类在自己制造的一场生化危机中玩火。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