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门窗加工工艺一直被行业专家所关注,有专家提出,加工高档塑料门窗,必须要有缜密的工艺措施、加工手段、细节处理方法,同时结合相应的硬件条件、科学管理,才能加工出真正的高档塑料门窗。近几年,塑料门窗的加工工艺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专家认为,首先是仓储问题。由于材料的性能基本决定了门窗的性能。所以一些正规的塑料门窗加工企业比较重视型材的仓储问题,包括使用专用的货架、摆放高度不超过1米、不露天摆放、摆放的环境温度等,其实不仅仅型材的仓储有很多注意事项,其他配件也需要关注仓储问题,尤其是钢衬和胶条。
在一些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不应大于l毫米。这样既保证钢了衬本身形状不变形,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其在运输、存放过程中钢衬的质量,使型材和钢衬完美结合。而目前大多数厂家生产的钢衬没有进行正规的包装,即根据钢衬的形状进行摆放整齐,然后每隔约1.5米的间距,用专用的卡箍进行固定,数量根据钢衬的形状、大小来定。另外,还有一个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在钢衬下料之后和型材固定的过程中,钢衬应尽量采用专用周转货架进行竖直摆放,避免平放时由于钢衬自重大而引起的弯曲变形现象。在正常生产中,经常会发生型材本身没有弯曲而钢衬出现弯曲的问题,将钢衬穿入型材固定后,引起门窗变形,从表面看是型材弯曲变形了,产生漏风、渗水的问题。
针对胶条的储存,在一些行业标准中也有规定:包装时密封胶条应平整、不扭曲地盘绕在硬质盘上,根据型号、规格分别装入外包装箱(袋)内。每箱(袋)净重不超过30千克。
目前,多数门窗厂家使用的胶条都是采用编织袋简易包装,每捆胶条随意盘在一起,在拿出使用时会发现:每间隔一段,就会出现螺纹或麻花一样的形状,在嵌装胶条时会发现时松时紧,大大降低了门窗的密封性能。有些门窗企业在设计胶条时,除考虑正常的截面尺寸、设计硬度、材质以外,还考虑胶条的使用位置和型材配合前后的图纸以及受压前和受压后的形状与尺寸等。另外,胶条包装使用的缠绕盘直径是多少,根据胶条形状、材质情况每盘的包装长度是多少米,缠绕时胶条放置的方向,也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嵌装的胶条在运输、仓储过程中没有变形,最终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为此,专家建议,应使用专用的胶条架。一是使用方便,拉胶条的力均匀,二是避免胶条放在地面上受到污染。
对于下料,各个厂家有不同的办法。在型材下料时,为保证下料角度的精度,需要用靠模。各个型材厂家的型材质量不等,抛开型材本身的误差不说,型材在下料夹紧时还会产生角度误差,这种误差和型材的断面结构有很大关系。
最初,市场上60系列的平开和推拉型材,由于整个内外开视面,从型材底部到上部都是平面,为满足门窗外装饰的要求,在框、扇之间采用了3道密封形式,多数扇型材都把外侧设计成凸起结构,这种结构的扇型材在下料夹紧时,最容易发生夹偏,型材产生位移,在焊接后上下两个表面的焊缝融化量完全不一样,一面是正常的融化量,一面融化量极少。所以在型材下料时需要使用靠模。靠模和下料锯的固定连接方法,可以采用磁吸的方式,在靠模背面加工一沉孔,放置一磁铁。靠磁铁吸附在下料锯的靠板上面。这种做法就将由于下料产生的误差降到了最低。
为了降低嵌装胶条的成本,一些型材厂家采用软硬共挤工艺,将胶条直接挤在型材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型材在焊接时,胶条也会融化焊接在一起,产生硬的焊渣,如果将其铲除,会导致角部产生缝隙,漏风渗雨;如果不铲除,会导致四周密封不均匀,降低窗的密封效果。
另外,塑料窗还存在焊角开裂的问题,特别是大批进窗加工、窗型结构又特别复杂的情况时,很容易产生开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开裂,是每个型材、门窗厂家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
有专家提出,在保证下料、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避免型材受到外界的压力。避免手工清理焊缝时为开裂埋下隐患,压条长度合适,避免在搬运、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这是目前多数门窗厂家能够做到的。
清理焊缝的工序,可以利用设备进行一体化清理。这种设备在进行焊缝清理时,不像用扁铲时,会对型材施加敲击力,很容易在型材上留下凿痕。总之,塑料门窗加工工艺涉及方面广泛,门窗生产厂家应重视每一道加工工序,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又节能的塑料门窗。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