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邵沧伟
给水用聚氯乙烯管道禁铅一直是一个难题。自从2004年原建设部发布公告在给水用聚氯乙烯管道中禁用铅盐热稳定剂至今,市场上含铅的给水用聚氯乙烯管道一直屡禁不止。但上海市却是一例外。2006年开始,上海就已经将含铅聚氯乙烯管道全部拒之门外。上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给水用聚氯乙烯管道无铅化?上海市的做法和经验对其他地区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邵沧伟。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就在7月21日,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筑防水材料和管道产品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供水管生产企业对质量控制、出厂检验、经营行为等内容开展一次自查,之后协会会同检测机构开展业内抽查,并对专项检查的结果进行讲评。
邵沧伟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监管只是该协会对塑料给水管道行业推进诚信建设和有效监督的举措之一。2003年,为贯彻原建设部关于禁止使用以铅盐作稳定剂的聚氯乙烯给水管道的政策,上海市化学建材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等管理部门,要求企业不折不扣地执行原建设部相关政策,以及无铅给水管道的国家标准,上海市建材管理办公室还建立了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在这个统一、公开的交易平台上,生产厂家与建设单位直接见面,生产企业提供协会统一格式和内容的质量保证书、备案企业的防伪验证单和卫生许可批件等资料,交施工单位备案。市场监督部门不定期到该中心或施工单位检查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如何保障这样的措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呢?邵沧伟说,该协会塑料管道分会每年组织对生产企业进行自查、抽检,并进行考评,专项检查的结果记入企业质量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作为年度质量诚信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在协会会刊和网站上进行公布。我们每两年评定一次质量诚信优胜企业,对评出的单位和优质产品在市级质量技术监督会议上进行授奖和经验交流,并在媒体上公示,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监督作用。最近一批公示和推荐是在2008年12月,有20家企业16种产品(共42项)荣获“2008年度上海塑料管道推荐产品”称号。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上海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会提出整改、罚款等处罚意见,并在每年年底将汇总情况在协会会刊和网站上进行公示。通过这样的措施,进入上海市的塑料管道产品都经过了优胜劣汰的洗礼,贴上绿色无铅的标签,其中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全部做到了无铅化。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