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我国将努力摈弃每天消耗30亿个塑料袋的习惯,执行国务院办公厅的“限塑令”,这是-项有利清除“白色污染”,达到环保目的措施,因而普遍得到支持。据媒体报导: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估计“我国国内塑料袋的需求会明显下降,从一年160万吨降至110万吨”。这是一件大好事。
细细读一读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其中提出了:一律不得免费使用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提倡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提倡简化商品包装、选用绿色、环保包装袋,重复使用耐用购物袋,等等。一项政令牵涉到千家万户,牵连到方方面面,必然会引起反响。据悉,在中央颁布“限塑令”之前,深圳早就在酝酿过取消使用塑料袋,当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付会长董金狮先生曾发表如下意见:“当务之急是对各种塑料替代品进行调查和试用,确保货源稳定,质量可靠,价格合理。”
贯彻好“限塑令”抓紧研究试用替代品,就要改变已“习以为常”的习惯,会带来一些暂时的生活上的不便,这是不言而喻的。例如有的要用无纺布袋代替塑料袋;有的提出要重提莱篮子,很多年不用早就生疏了。因此要有一个过程,习惯是可以改过来的,不要埋怨、发牢骚,甚至引起争执等。
当然在研究代制品上是需下功夫的,我们上海在这方面有优越的条件。几年前由上海发明协会、上海总工会等单位主办的“上海优秀发明选拔赛”中,就有一项“可降解塑料”的非职务发明成果,它既保持了塑料的特点,又降解塑料的白色污染,一举两得,科技创新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捷径。后来在产业化实施上遇到一些难题,这也是正常的,不能停顿,要给以帮助支持,让它继续前进。降解塑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研究课题。假若塑料能降解,何乐而不为,科技创新给我们开柘新的出路,前途无量。
,依靠上海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这“又一村”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应该在研究试用替代品上下功夫,作出成绩来,这也是国务院通知中所要求我们的。
董金狮先生说的“当务之急”很有道理,当然他讲替代品“要货源稳定、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我认为还要加一条:“使用方便”。因为塑料包装袋使用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男女老少,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考虑使用要方便,没有这一条,又会引来许多抱怨声,所以-定要想在前面。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