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助剂辅料

管理是最有效的防火墙

February.2
中国化工报
  早在7年前,公安部与原国家经贸委就对国内阻燃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要消除公共场所的火灾隐患,就必须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的阻燃技术。但由于阻燃制品技术水平低,加之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从法规及技术标准层面上对阻燃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做出强制性统一要求,要想从源头上控制火灾的发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鉴于这种局面,公安部除了强化管理外,还提出了依靠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遏制火灾源头的思路。
  公共场所火灾导致人员伤亡的物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场所存在着大量可燃物。如果能降低可燃物的含量,降低火灾荷载,采用阻燃、低毒、低烟的建筑材料、家具和电子电气设备,即使发生火灾,一般也不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鉴于此,公安部一方面修订完善了相关的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决定推行阻燃制品的标识明示管理制度,以此来带动国内阻燃技术的科研开发。
  事实证明,这种“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模式,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最有力的保障。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公共场所的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及烟浓度、烟毒性等关键指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样就避免了非阻燃和不合格阻燃制品进入公共场所。而且,通过标识明示,消费者和监督管理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辨识产品的真伪,使这一制度的操作性更强,更加切实可行。另外,阻燃标识采用了先进的防伪技术,并建立了先进的防伪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将假冒伪劣产品拒之门外。所有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采用,使得我国阻燃制品明示制度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管理工作得以做到位、做到家,为我国公共场所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