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5年以来,中国橡胶机械以全球市场为大舞台,在产品研发、营销、质量等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勇于瓜分国际市场'大蛋糕',实力得到不断壮大,出口创汇额由2001年的1500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约7500万美元,增幅近400%。据《欧洲橡胶杂志》(ERJ)统计,2005年中国橡机销售收入占世界橡机总销售额的近1/3。迄今世界轮胎前10强中已有9强选用了中国橡机产品,标志着中国橡机水平已为国际所认可,中国已成为世界橡机大国。
全球战略推动'走出去'进程
作为世界橡机工业的一部分,中国主要橡机厂家都确立了全球大市场的观念,将全球一体化尤其是打入世界著名橡胶制品公司作为企业的目标和战略。
桂林橡机厂制定了企业发展'五步走'战略,2010年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橡机制造商,通过与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世界级轮胎公司的合作,争取将世界级大客户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走进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世界轮胎75强、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企业的表格,红色标志表示该公司橡机产品已进入的企业,提醒和激励着该公司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该公司制订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将产品打进世界轮胎行业前10强,如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住友、韩国轮胎、韩国锦湖,及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如英国芬纳、德国凤凰、意大利莱茵、日本西川等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第二步将产品拓展到这些知名企业的其他海外工厂;第三步将产品打入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成为世界级的橡机供货商。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橡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已与米其林结成战略采购伙伴关系。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以点带面战略,通过与知名轮胎公司一个工厂的合作,辐射到该公司在全世界的分厂,再通过这些分厂辐射到当地的其他客户,实现了最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另外,中国橡机厂家还经常参加世界橡胶及橡机展览,在ERJ等世界级橡胶媒体上进行宣传。目前,中国橡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拥有较大的发言权。正如ERJ所说,'世界橡机市场随着中国的崛起而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任何橡机企业都难以依靠本国或者某一地区的订单而长久生存。'
科技创新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橡机企业已建立起自主创新的科技体系,告别了以往简单的'模仿'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大大提高。
桂林橡机为米其林专门开发出1700、1220液压硫化机,研制的首台样机就获得米其林的认可,现该厂已累计向米其林提供近200台液压硫化机。益阳橡塑机重视原始创新,研制的大容量啮合型GK250E密炼机远销意大利莱茵公司,实现了国内大型密炼机销往欧洲发达国家零的突破;自主研制的橡胶输送带生产用大型钢丝绳平板硫化机组、大功率压片机都是首台样机就被国外公司采用。5年来该公司已累计原始创新研制出20多个规格的产品。大连橡塑机近年利用雄厚的技术实力,开发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轮胎成型机、压延机生产线、轮胎内衬层挤出压延生产线、胎面三复合挤出生产线、密炼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改变了以往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的问题。天津赛象非常重视所接受订单的技术含量,对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基本上不接受订单,经过不断努力创新,逐步赢得了国际上一些跨国轮胎公司的认可,从而获得这些企业不少难度较大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订单。这些创新,大大提升了中国橡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改变了中国橡机'大路货'的形象。
改制助推企业走向国际化
近年来,改革改制是国内橡机企业生机勃勃的动力之一。大多橡机企业已告别传统的国企经营模式,并从'国内工厂'向'国际化公司'快速转变。
桂林橡机、益阳橡塑机、华橡自控先后加入中国化工集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桂林橡机与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以资产为纽带整合桂林橡胶工业,组建了昊华南方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产学研基地。江浙沪等地的橡机企业大多民营化,规模呈倍数增长。中国最大的民营橡机企业天津赛象5年内生产规模扩大6倍,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橡机制造商。大连橡塑机、青岛高校软控股份公司先后上市,按股份公司运作,资产迅速增长。其中青岛软控与捷克马塔多、美国法雷尔公司等组建合资企业,实力迅速增长,该公司完全按国际化公司运作,已具备轮胎制造设备'交钥匙'能力。益阳橡塑机与日本神钢、神商合资,成立益阳益神橡机有限公司,联合生产高精度机械式和液压式轮胎硫化机,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年销售额上亿元人民币。大连橡塑机与加拿大RMS、日本石川岛播磨先后合资生产三复合挤出生产线、钢丝压延机等。此外世界著名橡机供应商纷纷来华独资建厂,上海精元股份公司的橡机销售收入已占其总公司的4/5。
中国橡机企业机制和体制上的脱胎换骨,使其与世界著名橡机制造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正成为世界橡机的制造和研发中心。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