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理工大学和扬子石化联合开发的乙烯废锅抑制结焦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应用技术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该项目针对乙烯裂解炉废锅结焦问题开发的涂层技术目前正在乙烯企业积极推广。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发明了纳米颗粒强化复合镀渗层复合炉管制造新技术;开发了抑制结焦废锅换热管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成套设备;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用惰性金属涂层换热管制造的急冷废锅的工业化应用,并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
2017年以来,扬子石化联合华东理工大学针对乙烯裂解炉废锅结焦状况,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攻关团队全面研究了炉管不同位置所对应的结焦行为和机理,开发出一种“富铬纳米颗粒强化”惰性金属抑焦涂层,实现了抑制结焦涂层工业化批量生产,完成了6万吨/年乙烯裂解炉3台急冷废锅的建造,并在1套乙烯装置3号裂解炉上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惰性金属抑焦涂层有效改善了炉管表面成分和结构,表现出优异的抗结焦性能。
抑焦涂层应用后取得了四方面的显著效果,延长了裂解炉运行周期,由应用前平均45天提高到应用后平均62天,最长运行周期达到71天;每年减少两次停炉清焦,节约清焦费用10万元/年;运行周期内同比负荷下,超高压蒸汽发汽量增加3.3%,年增产超高压蒸汽6600吨;应用期间即使在裂解重质料时也未因废锅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停炉。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