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用塑料

高明塑料产业触网转型启示录

July.6
南方日报
  日前,高明区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大会在万方智慧城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在宣告成立后,该协会便与万方智慧城、阿里巴巴产业带、苏宁易购、大龙网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高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开启高明电子商务新篇章。
  作为高明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佛山市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万方智慧城最初计划打造成为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富有影响力的新材料物料综合性批发市场,改变区内塑料企业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的状况,而今,除这一功能之外,万方智慧城正逐步发展成为促进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时势变了,逼着我们去改变。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我们原来很多规划,也需要跟着调整。”高明区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当天,高明塑料行业协会会长曾铁球等多家塑料企业掌门人也出席了相应活动。他简单的一句话,浓缩着塑料这一高明昔日龙头产业近年的转型探索。
  高明首个电商园区为何出现在塑料产业?从抱团建设专业市场到合力发展电商平台,“互联网+”如何改变着高明塑料版图?高明塑料产业的触网转型对其他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又有何借鉴?
  A.多次转型
  石化塑料贡献高明两成工业产值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恢复建制不久的高明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从本土发展起来的塑料产业在高明工业化初期挑起产业大梁。当时高明一塑、二塑的产值已接近10亿元,二塑更名列中国企业五百强。在那个年代,塑料是高明的工业龙头与骄傲。
  在曾铁球的记忆里,上世纪80、90年代高明塑料二厂生产的“雅洁牌”地板胶在国内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高明一塑、二塑也如同黄埔军校般,为高明培养了一批经济管理官员与民营企业家。
  此后虽然经历改制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塑料却作为高明支柱产业之一存续下来。高明至今仍是广东塑料制品产量较大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人造革合成革、塑料制品及化工、塑料机械等相配套的产业链。其中,人造革、合成革是应用PVC、PU等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塑料软制品,是高明塑料行业中企业数量最多,产值、产量最高的塑料类制品,在省内同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
  2005年及2011年,高明两次获得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合成革产业基地”荣誉称号。迄今为止,全国仅有两个地区获授该称号,有“北温州、南高明”一说。2012年高明区塑料制品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并被评为全国“十二五”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先进集体。
  而到2015年末,高明石化塑料企业达到1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代表性企业有佛山中油高富石油有限公司、炜林纳功能材料、顾地塑胶公司和亿龙公司等。2015年产值约512.93亿元,占高明工业产业总值20.9%。这表明塑料产业虽不再是高明的产业龙头,但仍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30多年来从未离开过塑料行业的曾铁球,见证着行业先后经历兴盛、较快发展、疲软、复苏等几个阶段,经历“合-分-合”轮回发展,先是2000年前后高明塑料一厂、塑料二厂两家大型塑料国企开枝散叶,衍生出一批塑料民企;再到2012年佛山市塑料制品国际采购中心动工建设,高明塑料行业骨干民企告别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整体大环境不景气,高明塑料产业仍逆市增长,这有赖于高明塑料及时转型。“所有企业都在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改造提升设备、开发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因而目前高明塑料产业仍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曾铁球说。
  B.从塑料城到智慧城
  更名背后的塑企电商探路

  高明塑料从兴盛到疲软再到复苏的历程,体现了行业本身的“自我修复”和抱团发展能力。这在万方塑料城的成立,及向万方智慧城的演变上也有体现。
  长期以来,高明塑料产业长期停留在产业链的中上游,产品主要以中间加工制造为主,利润相对较少。苦于区内没有大型专业市场,高明塑料企业采购和销售多在区外完成,原料采购成本高、产品定价没有话语权成为行业的“痛点”。
  2012年,高明10多家塑料企业联合建立万方投资公司,建设佛山市塑料制品国际采购中心。该中心起初又称为万方塑料城,占地47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集现化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企业总部、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产业基地。
  最初,万方塑料城的规划是走专业市场、仓库、商铺、展览的发展模式,后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曾铁球坦言,万方决策层内部开过很多次会议讨论过这个问题,由于电商是新鲜事物,而决策层大多是老一辈塑料企业家,他们对年轻人提出的建议抱有一些顾虑和担忧。
  “当时大家都很疑惑,花了这么多钱去做电商,到底有没有效果。幸亏唯尔塑胶的老板转得最快,他亲自到外面去体验电子商务,回来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们还一起到浙江等地参观学习,逐步改变观念,认为电商是大势所趋,因此马上转变。”曾铁球说。
  此外,本土塑料企业远华成功转型电商,也为他们打下了“强心针”。
  高明远华塑料实业有限公司是行业最早“触网”的企业,现已基于电商平台发展了“瑜之美”、“垫万家”两大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摸爬打滚,现在已是国内瑜伽用品行业的领先者。其主要销售渠道为B2C电商模式,目前在天猫商城、京东和拍拍均建有官方旗舰店。“电商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也是品牌的沉淀。电子商务模式已趋多元化,未来我们会增加客户的体验度,并计划拓展网红经济、圈子经济。”“瑜之美”电商负责人冯小文说。
  为配合电商发展,万方项目不断调整总体规划,增加办公区域和小型仓库。目前,该中心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20层的电子商务大楼、国际塑料采购中心、保税仓等已投入使用。2015年,高明区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万方电子商务园区举行,该园区还获评为2015年度佛山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在这一过程中,万方塑料城对外也更名为万方智慧城。
  今年3月7日,万方智慧城“万塑汇”试运行,塑料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采购PVC、DOP、稳定剂、佐剂等原材料,截至6月17日,该平台交易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月均交易额近1000万元。预估项目成熟后,年交易额可达到8亿元。
  “万塑汇本来打算做一个纯服务平台,作为地面专业市场的配套,发布一些信息和行业资讯。后来又变为发布供求信息的传统交易模式网站,万方成为电子商务园区后,万塑汇的定位也最终确定为网上交易平台。”万方智慧城电商总监严国平说,把功能板块构思好后,万方请了杭州一家公司来帮忙组建平台,至今已投入超过200万元,组建成功后交由万方运营和推广。
  “高明塑料企业通过‘万塑汇’集体批量采购原材料,采购价格更优惠,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有竞争力。这个平台运营成熟后,我们可以直接和原材料生产厂谈判,要求厂家直接发货到高明,现在其他公司也有兴趣加入万塑汇。”曾铁球说,制造业服务化是万方未来的趋势。
  C.立足实体经济
  发展电商不惧“群龙”竞争

  近年来,塑料电商平台业务风头正劲,成为投资风口。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了“我的塑料网”“买塑网”“大易有塑”等多个塑料版的“淘宝”“京东”电商平台,对线下专业市场的塑料交易也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反过来又催生了更多的网上交易平台。
  就在高明电子商务协会成立的次日,由广东中塑之都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乐从塑料协会、佛山乐商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中塑之都平台”正式上线发布。
  严国平说,这些平台确实会与高明“万塑汇”竞争,但竞争模式不一样。其他平台大部分是没有实体支撑的纯中介模式,地面没有园区、仓储物流、补给等配套,地面也无采购商支持。而高明的万塑汇则立足于实体产业,高明有足够的市场消化这些塑料原材料,也有配套的物流仓库和统一配送体系。
  同样基于实体产业的还有乐从的“中塑之都”,共有“现货交易”“仓储服务”“现代物流”“金融贷款”“搬运服务”“全方位保险”等六大业务板块和功能。其中,“互联网+”货运平台(“货牛”)的无缝接入和搬运服务板块的资源整合,是中塑之都的两大亮点。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各个专业市场的货主和货车司机资源,提供个性化的B2B货运服务。
  “高明的优势是厂家多、原材料需求大,每月塑料原材料消耗就达2万吨以上,但是分开采购价格没有优势,所以万塑汇的核心功能和特点就是‘团购’。”严国平说,万塑汇的定位是立足高明,向新兴、肇庆等方向辐射,扩大市场话语权。
  严格来说,筹备了一年多的“万塑汇”还未正式发布,从试运营几个月的成果来看,还是有足够的采购支撑起这个平台,未来还将引入供应链金融,形成“产业带+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商家把货物放在万方智慧城销售,可通过货物质押先获得货款总价约七成的贷款,然后用这笔贷款作为周转。同时,货物正常在“万塑汇”销售,交易所得货款先打到万方智慧城,等商家还贷款后,他就可以拿到货款。如果商家还不了款,则用货物抵扣。
  D.跨界发展
  拟搭建产业与外界交互“高速路”

  除了推出“万塑汇”满足塑企的电商需求,万方智慧城还计划把服务范围扩大到更大领域。
  严国平说,原来万方打算只做地面专业市场,现在除以塑料产业为核心外,还在规划建设家装建材一条街、高明农副产品一条街,并计划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设立“高明农产品”销售专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此外,万方智慧城还同时面向各行各业,承担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功能,为进驻的电商企业提供物流、培训、人才等服务。由万方牵头成立的高明区电子商务协会,将致力为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承担起促进高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职责,使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契合、和社会不同经济主体相衔接。
  可以说,万方电子商务园区起源于高明塑料产业,但不局限于塑料产业,其发展思路与高明的“精一强二进三”不谋而合:通过“互联网+”推动塑料产业转型,突破了制造业界限,串起了农业、服务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实现从“产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产业”的转变。
  高明塑料产业基于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制造业服务化探索,也已成为政府引导的方向。在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负责人看来,通过扶持万方电子商务园区发展,高明竖起了第一个电商标杆,并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鼓励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扩宽企业产品销售渠道,也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自主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由此架起经济新常态下高明区工业、农业特色产品与外界交互的“高速路”。
  “高明塑料产业走电商方向是正确的,这是必须要走的路,我非常看好这个模式。”阿里巴巴·佛山产业带的运营商、佛山市优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源说,目前B2B发展势头猛、潜力很大,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带+互联网”,但入门了、方向走对了,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能否走出好的效果,还需要产业推进、团队配合、企业之间支持,才能做成功。
  郑伟源认为,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工具、技术、市场渠道三大功能。要把这个工具用好、技术用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用好了,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没用好,就会失去很大的蛋糕。”郑伟源说。
  在他看来,“万塑汇”更多地是在生产“前端”触网了,核心功能更多地在于供求环节,最核心的产品营销层面涉及不多。他建议可把高明塑料企业的产品集中放在平台上展示和销售,或者考虑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如建立阿里巴巴高明产业带的模式去推进。
  高明塑料产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高明塑料一厂、塑料二厂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型塑料生产企业,其中塑料二厂名气更大,其“雅洁牌”地板胶当年蜚声国内,享有极高市场占有率。那个年代,塑料是高明不可辩驳的工业支柱以及骄傲。但在1996年后,两家国有企业受到私营企业冲击开始走向下坡。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6年)
  2000年前后,高明一塑、二塑先后进行了改制,这两家塑料大厂如同黄埔军校般培养了众多人才,他们纷纷抓住机会下海开厂,私营企业迅速成长,让高明塑料产业迎来较快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今天的产业布局。
  在此期间,随着塑料产业壮大,高明在2003年成立了塑料行业协会,希望以协会为纽带减少行业恶性竞争,及时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实现行业抱团发展。
  第三阶段(2007年至2010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明塑料产业开始进入疲软阶段。
  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
  高明塑料产业开始慢慢复苏、向好发展。2012年,佛山市塑料制品国际采购中心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高明区首个专业市场、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与高明区创业中心共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短评
  试水“互联网+”让塑企重拾自信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昔日辉煌的高明塑料产业一度发展疲软,但在一众高明塑料企业家看来,制造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三十多年来他们并未放弃塑料产业转战其他领域,而是勤勤恳恳地在这块土地上深耕,期盼重塑龙头之名。
  共同源自原来的高明一塑、二塑,这让不少高明塑企有着天然感情联系,进而促成企业家们较早地采取了“抱团发展”来抗击市场风险。试图在共渡市场难关的同时,也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该加什么?高明塑企的答案是不管加什么,实体经济的根不能丢,这是“互联网+”的根基。因而万方智慧城并未一味“务虚”,而以塑料产业实体经济为基础,带动大宗原材料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该园区还同时面向各行各业,承担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功能,为进驻的电商企业提供物流、培训、人才等服务,实现从“产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产业”的转变。
  这大大降低了塑企的交易成本,让塑企重拾发展自信。如初步改变了塑企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的状况,“万塑汇”试运行3个多月以来月均交易额近1000万元,并且通过“团购”议价降低了采购成本。
  同时,万方智慧城兼具高明首个专业市场和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定位和实践,也在为高明制造业服务化加码。背后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将有望成为高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而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塑料”成效的逐步显现,也在为其他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以“互联网+农业”为例,其目前正处于全面摸底阶段,相关扶持政策正在酝酿,未来将聚合农业、文体旅游等力量。这一当前还是近乎空白的领域,未来可能会是高明“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