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用塑料

梁平开出一朵美丽的“生态塑料花”

June.17
重庆晨报
  笔墨在纸上开出美丽的年画之花,柚树在枝头结出甜柚之花。如今,位于我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梁平,又将在塑料产业上孕育出一朵朵环保的生态塑料之花。
  随着国内唯一完整产业链塑料产业集群在梁平的打造完成,明年,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的集聚区,将迎来塑料制品产业总产值100亿元的首个目标达成。
  力争在2020年聚合200亿级生态塑料产业集群,10年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
  “无中生有”
  梁平抓住机会提出创新思路

  3年前,梁平还没有一家生态塑料企业,而现在,这个产业在梁平的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对梁平来说,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
  2013年,几家外地塑料企业在市经信委的牵头下,到梁平咨询投资事宜。市经信委有意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塑料产业集群,但是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承接地。梁平大胆提出了生态塑料产业的发展思路——集群发展,打造塑料制品、塑料模具、塑料机械、产品研发与检测、原料和产品市场五位一体的产业链。
  这一“无中生有”的创新思路,得到了上级部门和行业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2013年底,中国塑协、市经信委与梁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塑料产业发展三方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4月,市经信委授予梁平县“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塑料)基地”,4月27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到现场宣布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正式开园。
  2015年4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梁平塑料产业发展规划,重庆蓬勃发展的云端产业和汽车产业集群都将梁平塑料纳入重点配套产业,提供系列政策扶持。同年4月27日,中国塑协为梁平“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授牌,梁平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同时,包括中科院化研所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院所和专家,积极为梁平发展塑料产业提供智力、技术和招商支持。市经信委、市各驻外办也都积极帮助梁平招商。
  截至目前,梁平生态塑料园区已有10多家企业投产,多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梁平先后与浙江中财集团等塑料产业“大鳄”签订正式合同66个,合同引资97.927亿元,设计年产值191.84亿元。
  “并非偶然”
  优越投资环境 一直在做功课

  “无中生有”地发展生态塑料产业,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性。
  在确定发展这项产业之前,梁平做足了“功课”: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梁平县委县政府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将迎来快速发展,对塑料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梁平周边8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贵州、云南等省份,人口规模约3亿,占全国的26%,这些地区的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如利用中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打开欧洲、中亚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规模将会更大。
  同时,作为西部地区职业技术人才培训输出的重点县,梁平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现有富余劳动力30万,有国家级、市级(省级)职业教育中心及专业培训机构6所,每年可输出产业工人5000人,定向培训工人2万人次。
  梁平经铁路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温州、成都、宜昌等地,在渝万高铁建成后,可经成渝高铁融入“成—渝—万”经济走廊。航空运输方面,可经重庆江北机场、重庆万州机场飞往世界各地。水路运输方面,距万州港口仅67公里,可经万州港直达上海、宜昌、重庆等地。
  在这些优越的条件之下,梁平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激励、促进生态塑料企业前来投资。梁平县政府每年整合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用于入园企业贷款贴息、品牌培育等方面。2016年,县财政又筹集资金1.1亿元,通过设立创新发展基金、种子基金、增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等六大举措扶持实体经济。
  对于投资企业,除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一律实行“贵宾证”制度,由县领导一对一定点联系,提供全程代办和配套服务。
  “产业的发展,好比相亲。”梁平县有关人士这样比喻,“我们看中了这项产业,但同时我们的地理政策等优越条件,也产生了‘洼地效应’,让对方相上了我们。”
  “环保账单”
  对有环保风险的企业举红牌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塑料产业并不环保。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这一大串专业名称,让人不自觉地将其与污染联系起来。
  但在发展生态塑料产业之路上,梁平却从一开始就谨守着环保生态的原则。
  打造新的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是关键,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不能逾越的红线,面对年产值20亿元的企业主动入驻,梁平县委县政府却高高举起了红牌。原因很简单,该项目涉及废旧塑料回收,在环保上存在较大风险。
  “梁平无来水,环境容量有限。我们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慎之又慎。”梁平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发展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对于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梁平而言,工业发展必须紧扣“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始终贯穿绿色的发展理念。
  为此,梁平产业园科学合理地设置了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在投资产出强度、产值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不同产业项目设立不同标准,严禁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高的项目入园。本报记者 李晟
  @展望“十三五”
  梁平塑料生态产业主动融入全市“6+1”支柱产业,围绕塑料制品、塑料模具、塑料机械、塑料改性、交易市场五大领域,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测评定、商贸物流、循环回收于一体的塑料产业集群,形成中国西部影响力较大的塑料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2020年、2025年分别实现100亿元、200亿元、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