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摘要——中国塑料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在致力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塑料是关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行业。11月上旬,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浙江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06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浙江余姚举行。
针对“十一五”期间中国塑料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步骤等问题,与会者围绕“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实现塑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畅所欲言。这里选登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中国塑料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塑料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合成树脂的生产规模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位,很快将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塑料生产大国。但在能源紧张、石油涨价和安全供给、环境限制及国外产品竞争的诸多压力下,保持高速增长难度不小。
中国塑料产业的比较优势有:劳动成本低于发达国家,人员素质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树脂合成、塑料改性、助剂、塑机模具、加工应用等完整产业链及相应基础;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等。中国合成树脂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中等发达国家的15―14,达到其水平还需要20年―30年,这为塑料产业提供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要看到: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使得中国塑料制品档次低,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弱;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影响产品成本,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重;中国是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今后几年,中国塑料市场的需求量仍然会保持8%―10%的速度增长,树脂生产能力会继续快速增长;随着原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石油化工产业将加大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发展的力度,以减轻原油供应的压力,还可开发一些非石油原料生产塑料技术。以节约资源、有利环境为前提,回收利用废旧材料和无害化处理将成为塑料工业的战略性课题。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