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限塑令”:在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如今,限塑令的实施已经到了第4个年头,实施情况如何?人们的生活又因为它发生了哪些改变?
喜:超市执行尚好
忧:超市之外成“盲区”
近日,记者走访了东坡区几家大型超市,在超市收银台记者观察了25位顾客的结账过程,其中10位顾客主动购买了超市提供的购物袋,4位顾客由于购买的东西较少,直接把东西放人随身包带走,9位顾客自备了购物袋。“年龄大一点儿的顾客一般都会自备购物袋。”某超市售货员小贺解释道。
限塑令在超市和大型商场执行尚好,然而出了超市,不合格的塑料袋依然是市场上的主角。记者发现,在一些集贸市场、早餐店、小商店等,商家都会免费提供“三无”超薄塑料袋来装食品,据一家卖早点的摊主说,一天大概要用掉两三百个塑料袋。在这些“盲区”,塑料袋的卫生性能和安全性能无人问津,“限塑令”如一纸空文。
喜:环保意识渐增强
忧:大政策难改小习惯
“这几年,媒体宣传多了,我们也意识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所以买菜都提菜篮子。”家住东坡区环湖路社区的王世勇大爷说,“你看,我出门会在包里装一个备用的布口袋。”
采访中,记者发现,4年时间,通过媒体宣传、市场管制等手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有了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想法,塑料袋的多次使用、携带环保袋等现象已较为常见。据一家超市负责人黄先生介绍,“限塑令”实施这几年来,明显感觉到市民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塑料袋消耗数量有明显的下降。
不过,大部分市民仍然沿袭着旧习惯,市民霍先生直言,日常生活实在离不开这小小的塑料袋。“我认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需要一步一步来,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问路:
限塑令全面推行,还差什么?
虽然多家部门共同监管,但“限塑令”依然存在盲区。
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习惯未养成。“限塑令从根本上是要在市民中树立起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积少成多、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节约观。”因此,要让限塑令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规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并尽快寻找既经济又环保的塑料袋替代品;另一方面更需要消费者深刻理解“限塑令”背后的真正含义,自觉为城市环保作贡献。

【打印本文】